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新闻动态

媒体动态

常见问题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东城区交出合格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3-12-02 10:35:28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下载安装浏览次数:1

  截至目前,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六个月,分类效果如何?记者从东城区城管委获悉,较之前相比,自今年5月1日以来,其他垃圾继续减量,同比减少7.96万吨、降幅40.1%,厨余垃圾分出率提升至25.7%。同时,积极推广“两桶一袋”和“撤桶并站”。目前,东城区2283组垃圾桶站基本实现规范达标建设,130条胡同实现全面撤桶,3200人的常态化“盯桶”力量,对前端居民投放垃圾做监督指导。而“东直门生态岛”作为东城区首个城市生态岛,集区域化大件废弃物处理、厨余垃圾转化、垃圾分类科普宣传于一体,半年来共将58.6吨厨余垃圾降解转化变成8.76吨有机肥料,并对2165立方米大件废弃物进行拆解,有效解决了大件废弃物处置难、运输难、回收难的问题,实际做到了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经过半年的实践和摸索,东城区垃圾分类从专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基本形成了“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法治导向、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格局。全区党员干部率先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将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监管,编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指引文件,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100%强制分类的主体责任以及“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东城区还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范围从日用品扩大到上门维修、大件清理、停车管理、居家养老等服务领域,并与北京农商银行合作推出“社区垃圾分类优秀居民鼓励奖”。此外,居民自发创新设计的“破袋神器”、桶站自动箱门、厨余垃圾“榨汁机”、乳酸菌除味剂等,就地解决了破袋、开箱、控水、除味等常见问题。

  “早上趁着大家伙儿还没起床,我先提前做好垃圾桶站的消毒、清扫、分拣工作,等到他们下来扔垃圾的时候,再一个一个看仔细了,没分好的也要及时提醒。”今年71岁的金慧敏是体育馆路街道四块玉社区57号楼的一位老住户,从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始到现在,她每天早晚都要在院里盯守垃圾桶站,见证了院内居民垃圾分类的变化。“半年以来,居民从最初的抗拒到现在的自觉参与,我们可是花了不少功夫。”

  金慧敏回忆,5月份刚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院里很多居民都觉得别扭,认为垃圾分类不仅荒度时间,而且分拣塑料袋还会弄脏手,甚至有居民晚上趁着没人监督,偷偷把垃圾一囫囵塞到垃圾桶内。“偷倒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也让我很苦恼。”在金慧敏看来,居民接受新生事物都要有一个过渡,这就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而日复一日的宣传则是可以让居民尽快学会垃圾分类且了解其重要性的有效方式。

  明白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不够,如何正确分类才是工作重点。“吃完的玉米棒怎么会是其他垃圾呢?不应该是厨余垃圾吗?”“电池不应该都是有害垃圾吗?”盯桶值守期间,金慧敏时常会遇到居民亟待解决的分类难题,即便是作为指导员的她,在最开始也会有诸多疑问。“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做科普,我们在日常盯桶和培训中不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及时掌握各种有关政策,也算是和院里居民一块儿进步了。”

  现在,小区大部分居民都掌握了基本的垃圾分类规则。“灰桶放其他,绿通放厨余,蓝桶放可回收,红桶放有害,盯桶人员尽职尽责作指导,社区发放的宣传页一直贴在家里墙上,这分类规则也要时时记在心里。”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薛永平说道。

  “谢谢您的配合!”作为“盯桶人”和垃圾分类指导员,金慧敏不仅以身作则鼓励家人做好分类,还要“不顾情面”及时指出院里居民的一些错误投放行为。但对她来讲,“铁面无私”固然重要,也要时刻注意方式方法,对主动参与的居民给予鼓励和感谢。居住在57号楼的大都是老年人,温和的沟通技巧与善意的帮助是金慧敏顺利开展工作的一大“利器”。

  “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了,他们在自己家中会将每一类垃圾包好,下楼直接投放。还有些居民经常主动帮忙监督垃圾桶站的情况,碰到有人错误投放垃圾会及时告诉我。”金慧敏说,“现在有的居民来扔垃圾的时候,还会来两句诸如‘保护家园环境,人人有责’之类的口头禅,或者是夸奖我们小区的环境慢慢的变好了,每每这样一个时间段我这心里就跟吃了蜜一样甜!”

  像金慧敏一样的“盯桶人”,东城区累计有47.03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居民“个人是分类投放责任主体”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丁会是东四街道的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同时也是胡同垃圾收运人员。丁会介绍,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东四街道平房区采取“定时定点,小车巡回收运”的形式,统一对胡同内的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实际做到了“垃圾不落地”。“这半年以来,居民们在垃圾分类方面变化很大。最开始不理解不支持,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是‘我行我素’,随意投放,造成收运工作很繁琐。”丁会说。

  据了解,每天早晚的7点至9点,是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期,也是丁会最忙碌的时候。早晨7点以前,丁会要对垃圾桶做全面擦拭、消杀,7点准时驾驶收运小车驶向自己负责的胡同。“我会在胡同内每个垃圾投放点停留10分钟左右,等待居民过来投放,碰到不配合的,我还要做二次分拣。有时候一忙起来就是三四个小时,连饭都来不及吃。”即使是这样,丁会还是一有机会就对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该怎么样做分类。现在,胡同内的大部分居民已经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能做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且定时定点投放,甚至还会主动寻找或等待收运小车。东四街道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刘海洪说:“在东四五条东口有位大爷,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时很不情愿,认为这是,但是看到垃圾收运人员日复一日的分类装运,这位大爷现在不仅分类投放垃圾,还带动周围邻里一起加入到垃圾分类队伍中来。”

  与东四街道不同的是,交道口街道着手打造平房区移动式巡回保洁收运工作模式,批量订购了垃圾桶推车。车辆体型小,推行方便,保洁员在胡同清扫作业时可随时进行垃圾收运,成功解决了垃圾车到垃圾楼倾倒垃圾期间胡同垃圾无法收运的问题。此外,交道口街道还专门为垃圾收运车辆配置扩音喇叭,每到一处收运点位,喇叭就会播放轻音乐,提醒居民倾倒垃圾。

  无论是楼房区还是平房区,小车收运的厨余垃圾都会转运至街道设置的厨余垃圾站点,再由区环卫中心专用车辆运送至指定垃圾处理终端场。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采用“桶换桶”、“桶车对接”的方式,以确保垃圾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

  在簋街胡大三店门口的醒目位置,放有“助力环保,胡大在行动,本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温馨提示牌。据了解,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店内就已不再主动向客人提供一次性餐具包了。

  如今,随着餐饮经济的日渐回暖,即使是在用餐高峰期间上座率100%的情况下,客人对一次性餐具包的使用量依然极少,甚至无人使用,而外卖订单如果没有勾选需要餐具包的,店里也不再提供。同时,为减少一次性打包盒的使用,胡大三店积极倡导“光盘行动”。在点餐的时候,服务员会温馨提示客人菜量已够食用,避免点多。截止到10月底,胡大三店外卖一次性餐具包的使用量下降了75%左右。“我们会尽量在餐具高温消毒方面做的仔细些,让前来用餐的客人放心使用。有时候,减少一性餐具包和一次性打包盒的使用,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垃圾减量。”胡大餐饮办公室主任方绪虎说。

  其实,垃圾分类对胡大三店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早在三年前,胡大餐馆就慢慢的开始了“净菜进店”,恰好符合了如今一直提倡的“源头减量”。每次送菜前,供应商都会按照店里净菜的要求,把需要去皮的菜去皮,把需要切段或者切丁的菜按标准切好。蔬菜送到店里后用清水冲洗后就可以直接烹饪,所以就不存在烂菜叶子等厨余垃圾。目前,东城区3309家餐饮单位均已规范了分类容器和收运合同,不断强化控水控杂,推广净菜进店,提高食材利用,倡导适度点餐,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比均下降50%。

  除了餐饮单位,东城区的部分超市也相继推出了净菜服务。在奥士凯物美新兴里店,果蔬区域陈列着已经包装好的净菜、水果,来往购物的顾客只需挑选个人需要的商品即可,不再需要像以前用撕裂袋单独包装称重。“净菜都是统一重量和价格,不需要摘菜,也不需要称重,顾客买回家直接清洗即可。”店长谢玉珍介绍。自疫情期间,超市便推出了净菜服务,减少撕裂袋用量约三成,蔬果垃圾产出量也较往年减少三成。不仅如此,自5月1日起,超市内各组负责人还是每个区域垃圾分类的责任人,超市内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做分类投放。推行垃圾分类以来,超市还积极倡导顾客自带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

  在东花市街道的居民看来,垃圾分类是一项绣花般的细活,需要足够丰富的知识和耐心。今年,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出台,东花市街道垃圾分类宣传也开始逐渐深化,不单单是发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海报,相反宣传形式越来越新颖,宣传内容越来越丰富。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垃圾分类,来来来来各就各位。顺手一分一点不难,谁都能学会……”观看量破百万的《“垃”啦操》,一度成为花市广场舞的“尖儿货”,吸引了一众网友的好评,而如此火爆的歌曲竟是花市居民共同创作的。大家希望,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来。不仅是这样,东花市街道还将广外南里社区的暖心驿站转型为垃圾分类宣传站点,把垃圾分类写进楼门公约,并签名许下分类承诺。半年来,东花市街道不断强化沉浸式体验和持续性养成,开展“21天垃圾分类打卡”行动、“达人选拔赛”、“楼门挑战赛”等特色活动,保持了对垃圾分类的热度。

  和平里街道充分的利用科技化手段,对街道358个垃圾桶站进行集体升级。化工大院社区的张女士手提一袋垃圾刚刚接近垃圾桶站,红外语音播报系统便开启自动播报功能,督促她分类投放垃圾。

  据了解,化工社区自《条例》实施以来,小区内的旧垃圾桶已经全部替换成分类清晰的四类桶,同时做了一些防雨棚和红外语音播报系统的安装。新安装的红外语音播报系统,成为居民身边的“智能讲解员”,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这个红外语音播报系统能辐射桶站周围五米范围内的距离,利用红外线自动识别到来扔垃圾的居民,并自动启动语音播报功能,帮助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刚一开始我们只会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对可回收物的了解也仅限于塑料瓶、易拉罐。”社区的张清波阿姨讲道,“现在我们走到桶站跟前之后语音系统就会自动给我们提示,慢慢的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分了。”

  此外,街道还在化工社区正门的垃圾桶站试点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如果有居民扔垃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分类,可以按下电子监控设备旁的按钮,与物业工工作人员远程对话,寻求帮助。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0512-8788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