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油水分离器

产品展示

餐厨垃圾降解设备

预处理破碎分选

加热搅拌罐

综合除臭一体机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日期:2024-01-23 05:26:06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下载安装浏览次数:1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维护公众健康,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有关法律、法规对与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水污染防治应当遵循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共治共享、损害担责的原则。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保障水污染防治的财政支出,采取比较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区(市)县人民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辖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发现存在水污染问题的,应当及时向负有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发展改革、经信、教育、科技、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行政、农业农村、公园城市、商务、文广旅、卫健、应急管理和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有关水污染防治工作。

  排放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水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健全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采取比较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生态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生态环境的行为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投诉、举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对投诉举报水生态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查证属实的,依规定给予奖励。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学校、新闻媒体等,应当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律和法规宣传教育,普及水污染防治科学知识,营造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鼓励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依托岷江、沱江推动天府蓝网和滨河绿道建设,引导开展示范性河湖创建工作,打造功能复合的亲水滨水空间。

  鼓励和支持开展水文化研究,对都江堰、锦江等治水、用水、亲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本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措施等内容。编制其他有关专项规划或者方案,应当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

  未达到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的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采取一定的措施按期达标。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确保本区域水环境功能达到国家、省和本市规定的水环境质量目标。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已建成的防治污染设施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或者停运,因事故、自然灾害停运的,排污单位理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因水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等对排污许可有更严格要求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相关排污单位理应当执行。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理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维护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下达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案和削减计划并实施。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入河排污口。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名录,明确责任主体;并会同水行政、经信、农业农村、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卫健等有关部门实施分类整治,开展规范化建设。

  本市各级河长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开展河湖巡查工作时,应当重点巡查河湖水质、河湖保洁、入河排污等情况,并做好巡查记录。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完善水环境、水生态、水文监测网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可以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达标排放情况、排放总量情况、监控系统联网情况、环境信息公开情况等因素,建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可以采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等监管方式。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经信、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行政等主管部门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等要求,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工业集聚区。逐步减少在工业集聚区以外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

  工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不达标的,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限期达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该工业集聚区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工业企业排放工业废水应当达标排放。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要求后方可排放。

  接纳工业废水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将污水集中处理达到规定标准后排放,并对出水水质负责。

  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当实行雨污分流,加强雨污管网检查和维护,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识雨水管、污水管走向,在雨水、污水排放口或者接管口设置标识牌。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意见的要求,需要进行初期雨水收集的化工、电镀等排污单位,应当将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不得直接向外环境排放。

  工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对工业污泥的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全过程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为危险废物或者危险特性鉴别为危险废物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

  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洗车、洗衣、洗浴、美容美发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领取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后,将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产生废弃油脂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水污染防治设施。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城镇发展规模,统筹规划、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因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或者周边无排水管网时,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设置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施。设置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明确退出时限。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本区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管网运行质量管控,排查破损管网并进行修复。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承担安全处理处置责任,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标准,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流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建立、保存台账,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单位将产生的污泥委托其他单位处置的,应当与被委托单位约定双方的污染防治责任。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和排放水质达标情况的监督管理;优先采用生态、低能耗、资源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未纳入污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在农村地区从事生产加工、旅游、餐饮等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产生的污水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依法就近接入城镇、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者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化肥,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因地制宜推动建设生态沟渠,削减种植业水污染物排放。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鼓励畜禽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转变。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畜禽散养密集区所在地的区(市)县、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对畜禽粪污进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指导和规范水产养殖、增殖活动。

  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尾水处理设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制定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该依据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编制实施本地区内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并及时组织黑臭水体整治,综合评估整治效果,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黑臭水体总体整治完成后,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黑臭水体长效管理机制,明确水体养护的职责分工及责任单位,开展水体日常维护与监督管理,动态消除黑臭水体。

  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检验检疫、企业等单位的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等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应当按照危险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单独收集、安全处置,禁止排入排水管道或者直接排入水体。

  船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或者改造生活污水存储设施、船舶垃圾储存容器,并正常使用,不得停止使用或者挪作他用。

  新入河旅游船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鼓励现有旅游船舶逐步改造和使用清洁能源。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和完善区域内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规范突发水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负有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排污口、水污染防治设施、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设施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存放场所进行环境安全监督检查。发现水污染事故隐患的,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

  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建设事故状态下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储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储存场所建立防渗漏围堰,在厂区修建消防废水、废液的收集装置,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排入水体。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根据环境安全的需要,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区(市)县人民政府或者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处置和事后恢复责任,对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进行赔偿。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

  本市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鼓励污水再生利用。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辖区内的水量分配方案,并结合辖区内河流情况编制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明确相关河段和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水位管控要求。

  跨河流调配水资源的,应当充分论证,统筹兼顾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建立生态流量监控平台,对生态流量泄放情况实时监控,实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保障枯水期和鱼类产卵期生态流量、重要湖库的水量和水位。

  水利水电等工程应当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保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其下泄流量不符合生态流量水量泄放要求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

  水电站应当科学合理建设下泄流量工程措施,设置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控、监测装置,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联网。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组织公园城市、水行政、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优先划定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重要栖息地等重要河流和湖库生态缓冲带。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河道、湖泊、水库等的淤积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清淤疏浚计划,按规定报批后实施。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修复工程,逐步改善河湖连通状况,维护河湖水系生态功能。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对水生物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住建、规划和自然资源、水行政、公园城市等主管部门加快规划和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地下水保护,定期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监测地下水水量、水位、水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保障地下水资源安全。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城市公园水体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编制实施治理保护方案,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预防,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园水体及水边垃圾、水面漂浮物的日常巡查和清理,组织开展水质监测,采取措施保持水面整洁,水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

  市人民政府应当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强与德阳市、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阿坝州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区域协同,协调制定有利于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建立水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开展联合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市人民政府在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与制度时,应当加强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的协同交流,科学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保证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进行。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国家和四川省水污染联防联控要求,协调推进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水污染联防联控相关重点工作。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跨界河流生态流量调度机制,加强水质、水量等监测,提高监测能力。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加大水污染防治综合执法力度,开展联合调查、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交叉执法。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水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化。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排查、预警、监测、信息通报、应急响应等工作。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重大项目规划环评、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管、重(特)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及水污染防治经验做法等专项信息平台,推动区域内信息共享,为区域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提供支撑。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相邻市(州)人民政府建立水污染防治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共享,加强科研合作与技术培训,组织开展联合调研和科研工作。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意见的要求需要进行初期雨水收集的化工、电镀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将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而直接排放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水电站未按照规定设置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控、监测装置,未按照规定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平台联网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月19日,四川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案例一达州市大竹正邦农牧有限公司以私设暗管的方式逃避监管排放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案2023年8月9日,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大竹正邦农牧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检查。经查,发现该公司下属的钟坝养殖场通过场内雨水管网向场外无

  为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执法监管,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示范引导作用,现将近期我市查处的水环境污染违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开,以示警戒。案情简介2023年12月18日,漯河市生态环境局舞阳分局接到举报电话称,某公司利用软管将厂区工业废水翻墙排放至临近的城市污水管网内。

  《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六号《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发文,征集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需求,征集范围包含生态环境技术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污染物治理、危(固)废治理与循环利用、减污降碳协同、清洁生产、生态修复、核与辐射安全等。生态环境管理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保障饮水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试行)》,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据悉,《规定》在地方性法规原则性规定基础上,补充了保护区“撤销”工作环

  贵州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2025年底前,各市(州)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实现全省八大流域全覆盖。同时,补偿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标准更加完善,机制更加成熟。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公示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下达资金8523万元,共分为6类政策任务,安排31个项目。汕头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根据《关于填报2024年申请省级专项资金“二上”项目方案的通知》(详见附件1),省分配至我市2024年省级打好污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2月25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公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其中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专用零部件、噪声与振动控制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两部门公告2

  太原市公开2022年-2023年中央和省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其中包含《山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2年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和2023年中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通知》(晋财资环(2023)31号)下达2023年度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71万元,中央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资金2428万元,中央水污染

  重庆市财政局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本次厦大资金45041万元,用以支持重庆市铜梁区太平生活垃圾处理厂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等33个项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相关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为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

  12月27日,谷城县南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高能环境牵头联合体当选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3417.5312万元,计划工期365日历天。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含生态缓冲带构建工程和水体自净工程。(1)生态缓冲带构建工程:包括生态护岸1113m,其中硬质驳岸改造1839m,缓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0月13日,赣江源三江六岸生态系统治理及产业提升项目社会资本采购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项目总投资约400000万元,合作期为30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26年。本项目运营内容主要为新建项目与存量项目的运维养护,其中项目新建三江六岸片区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三江六岸片区农业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于9月22日正式对外发布。《规划》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强化“三水统筹”。《规划》从持续强化水环境治理、大力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着力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等方面制定任务措施,推动水资源、水环

  9月22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在石家庄市会见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共同见证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公司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于合群,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耿六成,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市委常委、正定县委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是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文件。文件明确2022—2024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评分细则》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评分细则》出台背景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部门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其中在水生态方面,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改善;127个河湖水体重现土著鱼类或土著水生植物等。水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水生态监测,水

  新乡市人民政府一番《新乡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乡市重点提出了分流域推进水生态保护的战略部署,从饮用水安全保障、黑臭水体整治、水环境系统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形成水资源、水生态、水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政协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即将亮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便是其中一员。今年参会,马建华将关注点放在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的修复上。近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深入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流域内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长江生态环境

  11月25日,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丽水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暨丽水市重要水系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年实施方案》。全文如下:丽水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暨丽水市重要水系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年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浙

  1月10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征求《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于2024年2月8日。该规范规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审核依据、审核过程以及审核细则要求。适用于陕西省级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审核工作,其他可参照执行。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权限,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流程,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批复要求,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准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严格规范入河排

  重庆市财政局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本次厦大资金45041万元,用以支持重庆市铜梁区太平生活垃圾处理厂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等33个项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相关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为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

  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提升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工业源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攻坚等攻坚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努力提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武汉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提升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本标准规定了制订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以及标准文本结构和标准编制说

  11月2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11月4日公布,《条例》共7章62条,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11月2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省生态环境规划院院长谢刚研究员对《规划》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水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山东省历来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水污染治理

  2023年9月,湖北省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荆州市进行督察发现,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不力,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大量污水长期直排,水体返黑返臭现象时有发生,四湖流域多个水质断面考核不达标,全域水环境安全形势严峻。一、基本情况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

  西藏自治区司法厅7月1日起就《西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渠道、水库、冰川、雪山、湿地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以及与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活动。关于对《西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征求

  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我委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衔接,科学谋划储备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陕西省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0512-87886681